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新闻

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论坛暨校长论坛在南航举行!共商航天创新人才培养

时间:2021-04-27作者:来源:秦淮创新研究院点击:267



423

2021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

暨南航科教产教融合创新周

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论坛暨校长论坛

在我校将军路校区举行



  来自全国百余所大中小学的校长参与会议,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宇航学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一道,共商航天创新人才培养,为国育才、为国储才,培养航天领军人才。本次大会是传承航天精神、凝聚航天力量的重要纽带,是普及航天知识、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也必将成为展示航天成就,拓展国际合作的盛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单忠德在致辞中表示,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共话航天特色办学和拔尖人才培养,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单忠德表示,航天是南航的三大办学特色之一,学校在航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南航范式、南航样板。尤其是在我校叶培建院士、赵淳生院士等院士专家的带领下,学校深度参与了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多项国家航天重大工程,培养了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陈忠贵,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等一批航天领域领军人才,为航天强国事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单忠德代表学校表态,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用心、用情将你们输送的学生培养好,培养成为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表示,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以贯之小学是青少年科学兴趣、好奇心最浓厚的阶段,中学是高阶地位培养的黄金期。辛兵说,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创新素质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是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期,守护好奇心的敏感期。所以,我们要把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最前端。



与会专家呼吁,人才培养链条要统筹设计,创新素养要从中小学开始培养。人大附联合总校名誉校长刘彭芝分享了自己狠抓科技创新教育的心路历程,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科学储备,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基础教育。任何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和基础教育分不开。她表示,创新精神要靠激发和培养,在人大附中素质教育工程的七项子工程中,列在首位的就是科技兴校,科研兴校工程。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武向平,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分别就科学、科普和科幻航天赋能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分享。

 

本次论坛还举办了

少年问天暨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

未来航天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并正式启动我们的声音上太空

航天科普工艺活动


少年问天暨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在将军路校区民航学院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共同出席了活动



研讨会邀请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盛庆红、岳阳市岳阳楼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唐露尧、成都华西中学校长文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咏梅、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副校长廖长宏做报告,5位专家就航天科普教育对区域教育的影响、航天科普教育课程的建设、航天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展开分享。


 未来航天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将军路校区主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航天单位代表、教育工作者、航天科技爱好者共同出席了活动。



研讨会邀请了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更新、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长宓奇、陈经纶教育集团副校长刘忠毅针对航天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现做主题报告,三位专家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启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到航天人才的发现等多个角度抛出话题,引发在场嘉宾的共同思考。


航天特色培养与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沙龙环节,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6所高校的招生办公室负责人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就如何推进高中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的有效衔接,促进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充分运用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等招生类型实现多元录取,选拔出更加符合高校发展特色的人才展开充分讨论。

 

多位中学校长表示,本次论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我国在航天科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也肯定了南航在航天等各个领域的非凡成就以及南航为培养航天领军人才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骄人成果。他们感叹,自己中学的不少毕业生,经过南航的培养,正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接续奋斗,此次参会更让他们有强烈的共鸣和自豪感,也希望能激励更多的中学学子向他们看齐。


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将全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度合作,通过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培养未来航天领军人才。同时,也将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向中小学普及,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开展多项航天公益科普活动和讲座、特色冬夏令营,指导校园航天文化建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秦淮创新研究院

地址: 南京市秦淮区永智路10号三才大厦3栋2层 邮编: 210016

联系电话:025-84897071

微信公众号